我曾经参与运营 10+ 中国之最/第一知名项目,涉及国际组织、政府、农文旅、互联网/电商等多个领域,案例清单参考前文“第一之最”。
当时全国人民或业界都知道,都有庞大的资金、市场、客户、流量、知名度。这些自从2010年之后开始的,通过互联网(炒作)起来的网红项目,大部分都烂尾了。
为什么?
复盘总结
包括阿里、网易、永辉等大规模互联网公司,我在其大裁员和业务收缩之前就及时撤离并下海创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公司里创业项目也是9死1生,有一些项目部门就是草台班子,例如我当时所在的农业部门,其他多数项目很平庸,少数是精兵强将,这少数几个项目组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公司,然后成为生态集群,提供充足现金流,能支撑整个集团渡过经济寒冬,但是在互联网之外的小创业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我当时没有看懂,为什么我经历的这些知名项目部门都会倒闭,历经多年后的反思和复盘,借用政治课本上一句话,归结为一点:
落后的生产力和过度夸张的超强网络营销能力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集团给了充足的现金、市场和客户,我们也具备调取巨大流量的能力,但是与我们合作的很多部门却没有承接大流量的能力。
以上所列网红项目之所以烂尾,都是因为流量过大,被洪涝灾害冲毁淹死的;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他们遇到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因缺水活活被渴死,所以大多数人都特别渴望流量。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不均衡的,有人被水淹死,也有人干旱渴死。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种问题,做个类比
以水利工程类比
- 渠/河道/水坝/鱼塘/气象预报/监测/水闸/泵站/发电机等硬件 = 水利工程设施/设备/物业房产等基础设施
- 水/流量 = 客流、市场
- 气象预报/监测/指挥系统软件 = 组织管理能力
- 水闸/泵站/发电机/控制系统软件 = 日常运营能力
很多地方有充足水源和地理环境 - 具备蓄洪发电和养鱼的自然资源条件,也有充足的气象预报/监测/水闸/泵站/水轮机/发电机等硬件。
但是还没有修建坚固的水坝和河堤,或无法合理利用设施设备和流量,不能蓄洪发电、也不能规模化养鱼、无法为村镇居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农业灌溉;
雨季无法有效疏导流量洪峰,导致洪水泛滥冲毁堤岸和村镇房屋;而旱季则无法有效蓄水防渗漏和蒸发,并节约水源用于工农生产和居民生活;
人人都渴望流量,但不是任何一个人或组织都具备承接大流量的能力,太大的流量会成为洪涝灾害。
水利工程没有做好,当然是地方主管部门失职不作为,人命关天的大事,搞不好是要坐牢的。
人是根本问题
由此,问题的答案都非常明确了,是组织管理和日常运营能力缺陷,本质上是“人”的问题。
我现在也能总结出,为何当时在让人羡慕的互联网大厂里,我们很多人是待不住的?既不是因为钱给得不够,也不是因为心受到委屈,更不是碰到什么技术障碍和业务能力水平不够导致工作干不下去了。
关键问题是,我们周围的很多领导和同事的极尽夸张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冲击我的三观,让人时常感觉很难受。职场和商场上,越是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信仰的人,越无法适应主流商业社会。
互联网大公司的人都很年轻,没有太多人生阅历,却拿了太多的钱,不可避免有虚华的表现,要时刻敲警钟,戒骄戒躁,他们能做出昙花一现的烂尾网红项目,都是太骄躁的结果,这是主流的表现。
我不属于那种善罢甘休、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类型的人,得想办法破局。如何在污浊的世界中,从善如流,如何引导那些“骄奢淫逸”的人向阳发展?
既要向下管理,也要向上管理,很多组织的弊病的根本是其领导人,也就是投资给你或招募你进去的上级,如何管理你的领导?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就是为何我最近几年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试图从人和组织建设方面来破局。
以前,我只关注物,我对计算机、动物、植物、环境、空气、水、土壤的理解比人更多。
历尽人世繁华后,最近几年的瘟疫、战争、各种劫难跌宕起伏,我们周围很多人身心健康堪忧、重病或离世,还活下来的人,应该更豁达明理、性情恬淡。
人生最终归宿是回归自然,我们天生喜好接近自然,最好的工作理应是经营乡村,为更美好的未来和家园而奋斗,愿世界和平、自然和谐、人们内心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