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MD管理体系设计和实施

PSMD(Pivot Structure Modeling and Deploy)培养共同体建模、部署人员,帮助适应分布式自治组织( Distributed Autonomous Community)的需要。它本身是开放、半自助的共同体。 Github repo - PSMD 由于这篇文档面向普通人,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概念“管理体系设计和实施”,英文原义为“枢纽结构建模和部署”,面向的是开发者,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有较高要求。 PSMD讲义 以下是面向创业者和组织管理层的讲解稿。 项目介绍:PSMD.html 筹备期(call for member) 案例:workshop/cfm.case.html 讲义:workshop/cfm.html 初创期(start) 案例:workshop/start.case.html 讲义:workshop/start.html 转型期(evolution) 案例:workshop/evo.case.html 讲义:workshop/evo.html 这节基本总结了整个筹备阶段的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章程规定,筹备阶段 [一] http://xuemen.github.io/PSMD/workshop/1.html#20 https://github.com/xuemen 关于筹备期,更早的笔记: (2014-11-18 01:57:34) 加上人名和身份证号就能用。 许可声明 筹备协议: 范本: 要点: 在线议事规则: 范本:

2017-7-3 · 1 分钟 · Atom.X

PSMD会成为脑机接口协议吗?

什么是PSMD?为什么要提这个?从它的作者说起,以及我如何认识他的。 互联网先知 我在中国过去十多年工作的过程中,遇到无数的欺诈、作弊、腐败、投机、潜规则等各种组织管理的弊病,公司的漏洞影响到我的职业发展,我感到非常苦闷,“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于是我决定逃避到农村,跳槽换行业。 2010年春天,我加入一个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公益组织,参与创建有机农场联盟,参与过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国内有机农业圈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三农组织。 当时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闹得很凶,有机概念的农产品有许多忠实顾客,在北京最繁华的老外扎堆的朝阳区每周举办的市集里,我认识了有机农产品的铁粉 — 黄勇刚,起初只知道他是学计算机的,人狠话少,总之技术很厉害,当时每周市集后能见面,但交流很少,对他了解不多。 为公益组织工作不到2年,我又受不了,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以为公益组织可能会单纯一点,其实公益组织的弊病一点也不比商业公司少,甚至各种低等的劣根性更多。 没有更好地方可去,于是我只能再回到商业领域继续干,尽管是top3的业界知名互联网大厂,进去兴奋了2个月,发现也不过是打着幌子的招牌好看,绣花枕头里的草包而已,我依然感到很苦闷。我也只是个基层打工仔而已,但是考虑问题的眼光总是触及老板的认知天花板。 我经常在工作之余、或出差利用职务之便四处游荡,探索解决方案,在苦闷中寻求突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经常关注黄勇刚的社交媒体,因为他的给的方案总是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打开他的任何一个社交媒体,看到的都是他的真人光头照、真实姓名、以及座右铭标语。 黄勇刚:行动比语言诚实 从他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和日常生活记录中,就可以窥见其真实性情。 据说他初中和高中也都是在名校上的,清华计算机系少年班,可能你听说过姚班,14岁上大学那种天才。 他工作几年后就做到公司董事管理层,开始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的事务,包括法律、财务、组织架构和公司管理等,他是程序员中最早的远程工作者,最早一批研究比特币的人,在中国会写智能合约的没多少人吧,在互联网技术研究方面,他都走在最前沿。 因为他工作后的专业跨度太大,以至于他写的文章让很多计算机业的同行都看不懂,似乎他的脑袋安装的是Alfago操作系统,一般人和他对话很困难,尤其是商业合作谈判中,几句话的交流就被他识别出漏洞破绽,短平快,效率超高,以至于没有几个人能持续和他多聊几句的。 顾及我这老友的情面,他还是接待过我几次在外面用餐,并闲聊一会儿。 他过去很多年都在研发PSMD组织体系建模和部署,希望最后将变成软件infra基础设施,可供开发者(建模者、部署者)使用,但我在和他会面的当时还看不懂代码和公司管理层的工作。 hyg- Github hyg-gitee hyg-微博 hyg-新浪博客 hyg-知乎 他区别于大多数普通程序员,一点也不封闭,很新潮,在社交媒体上留下大量的内容,只是不太符合平常人的口味。新浪博客已经关闭,链接失效,且看且珍惜。 互联网档案备份hyg-新浪博客 PSMD能成为组织管理圣经吗? 大约2015年,通过黄勇刚的博客了解到,他写了一个叫PSMD的项目,当时我非常兴奋,世界上怎么有这样聪明的人,还被我发现了? 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花了不少时间去学习,得到他耐心辅导和几次培训,他按分钟计时收我这多年老友的咨询费,非常理性,不尽情面,他每一句话都极其精确滴水不漏,没有歧义含糊不清,总是在极短时间内提几个问题即能抓住要害关键点,然后几句话精辟总结。 从那时开始,我确信某些人的脑子可能安装了Alpha Go操作系统,比钢铁侠马斯克更超前安装了脑机接口,实现从碳基生物人结合硅基体的过渡,在其他一切AI还都是人工智障的时候,这人的大脑已经外挂真正的人工智能,他似乎更接近上帝和真理。 宇宙规律的奥秘和真理也一直在那里,老黄就是最早领悟真理的先知,并用代码写了出来。 由于我对计算机和商业公司管理没有足够知识,不能直接通透理解先知老黄的话,于是我通过其他渠道验证了对psmd的印象,我亲眼见识到的,找他咨询的大老板们,包括在线教育界知名机构等等,应该都是职场上很犀利的人精吧,看着这些台面上的大人物在他的面前都被碾压智商,都被训得跟孙子似的,那种现场观摩的酸爽感真是太好了,犹如同时吃着火锅和冰激凌,冰火两重天。 老黄的气场和睿智,所有人都不服不行,简直可以封神,我不迷信,私下里崇拜其尊号:黄大仙。 如果谁不服的,不妨去试试,如果你能和他打平手,我立即改口,公开宣称更聪明的获胜者的名并打赏。 关键生态位 再仔细看PSMD的时候,我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就像英文不好的人读一本西方经典名著,或类似阅读困难症的人看一部非常深奥的法律书,他写的每一个字和每一个符号都认识,但就是不知道通篇在讲什么,但是又非常认同他写的每一句话都是极其合理和精准的。 PSMD的简介采用了人类自然语言书写,似乎用一些特别的语法结构和定义,经过黄大仙不断在github里迭代版本,现在看起来并没有特别晦涩难懂。 而这仅仅是给入门者(幼儿园)用的初级版本,高级版本是用编程代码写的,将成为一个软件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就像http, smtp等网络协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重要的网络协议是谁写的,只要接上网络的人都在享用http的好处。 好的事物如上帝普惠众生,圣经里说的“作光和盐”,而人们都意识不到其存在,也像空气和水一样,似乎免费或廉价,但是非常非常重要,这种人生状态被黄大仙在PSMD中定义为“关键生态位”,他奋斗目标就是在“关键生态位”上服务全社会。 所以没搞懂的同学不要急,可以看看他的社交媒体,例如微博、博客与知乎,有许多网友提出非常刁钻的问题,邀请他解答现实问题,案例很精彩、一针见血或浅显易懂,由此可以理解PSMD到底是干啥用的。 无处实施 如果有人问PSMD到底怎么样,我的答复一定是“很好,值得探究”,尽管尚未得到实施验证,但是我看到并确信,在更先进的国家地区的组织里早已经实现了,包括一些高智商精英的创业团队里,例如各种合伙人企业,包括律师、投资人、会计师、科学家等等,他们处于“关键生态位”。 而我在中国长期处于“原始生态位” — 也就是原始野蛮丛林,正往“自觉生态位”过渡,这个阶段很难捱,这是我们很多朋友感到消沉压抑的原因,跨过去得大解脱,跨不过去就抑郁症。要么追随主流,始终停留在“原始生态位”上睡大觉,永远不要觉醒,这样可能还觉得自己很优秀,或生存质量挺好的错觉,一辈子在稀里糊涂的幸福迷幻中过去也是一种无奈。 我就是一直在作死的路上折腾着,曾经跳槽多家大公司,矢志不渝地试图在工作中实施PSMD,很快我就被迫离职或被开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不太在乎自己的一点薪资福利,总是以此去触碰天花板 – 上层管理者的利益。 然后每一次更换工作,我都抱着很大的希望,尽力去继续测试PSMD,无论是小个体户或大公司,我发现每一个案例都根本不符合PSMD的要求。经历多家商业公司和公益组织后,均无一例外地失败,这个代价很高,我没有稳定工作收入了,然后只能选择自己创业做IT外包和咨询。 在经历无数的挫折后,我理解唯有遵守潜规则,才是在中国生存的常态。资本论里讲“资本原始积累的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按照历史客观规律,例如西方殖民史,强盗是可以变成文明人的,但是现实看到,很多公司赚到大钱后并没有把自己洗白,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邪恶得变本加厉了,无法摆脱魔戒的引力,他们对特权、潜规则、开后门、走关系、投机、偷盗上瘾。 每个微小的单位组织都是社会的细胞,我所看到的那些组织弊病基本属于癌症晚期,扩散到全身每个细胞,不可救药了。由于多年过去,我依然没有地方可以实施PSMD,只好暂时搁置PSMD这个好工具,最终放弃了改良的幻想,直至出海离开中国。 PSMD的创造者– 黄老师,一直对我提出尖锐且刻薄的批评,我都接受,把他当做老朋友和人生导师。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追求极致精确的完美主义者,有理想和疯狂的计划,可惜理解他的人极其稀少,我希望有更多人能读懂和认可他。 到目前为止,我对PSMD的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但是我认为它有非常大的潜力,用于构建未来文明社会的组织生态,成为虚拟和现实互相映射的网络基础设施。 黄大仙其人 我把黄老师介绍给很多人,但是能接受他的人是极其稀少的,唯有几个家境较好,有人生追求且高智商的人能和他谈得来,他有一些特征不被主流社会接纳: 从来不参加一般的社交活动,与老朋友会面也要提前预约,并按照分钟计时,惜时如命,到点就走;与任何人说话都言简意赅,充分倾听,没有一句废话,直击本质,不留情面; 几乎不与人在外吃饭,自己在家动手做,对食材质量要求极高,每天对照营养表,将各种食物摄入量和生理指标记录放github库里,用数字技术能力,给自己创建虚拟的人体模型; 有严重洁癖,在外面总是带着消毒水擦拭自己接触的东西,需要几台空气净化器,力图将住宅内的空气净化到半导体车间的水平;皮肤对光过敏,不能出来晒太阳,在家里也要拉着窗帘; 使用特别大且重的电脑,挂很多屏幕在墙上,站着工作,租着办公室也不用,他有个中国最早的远程工作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地方,宅家里很多年了; 放弃了婚姻,对婚姻和家庭的组织关系,有一套特别的理念说明,详情可以查询他的博客; 中年大叔,完全秃了,但是心态很年轻,喜欢看二次元日本动漫和MV; 经常对找上门来咨询的老板发脾气,拍桌子让他们走人,直言不讳,宁可不赚那笔太low的钱;

2017-7-3 · 1 分钟 · Atom.X

广告韭菜6: 韭菜配镰刀!

听FL的几个专家在培训活动的讲台上滔滔不绝胡说八道,课还没讲完,甲方老板就决定和FL签约,账面上200多万的咨询设计费打了些折扣,他觉得:真!值!…… 两天里就观察到的情况和我的看法,也及时给甲方老板都做了客观的陈述反馈,他依然作此决定,当然我也有肯定FL在某些方面的合理性,并非全盘否定。如果仅仅从品牌顾问FL交付的产品外包装和文案来看,100万的东西只要10万块就足够了,请个美术院校的大学生业余做做效果品质还更好,干嘛额外多花90万呢?哪个老板不爱惜自己的钱财? 一年后我才理解,那额外多花数倍的费用是补偿作为社会人的特殊能力 - 运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艺术和儒释道哲学思想,非常熟练地恬不知耻说大白话空话套话假话且将其合理化。 掌握这种能力得至少数十年的江湖经验吧。所以你在这类广告公司看不到几个年轻面孔,这活儿不是一般人干的,上985、211系列正规大学专业里招聘不到具备这样(江湖)素质的大学生,学营销和工商管理MBA毕业即失业,在这样的江湖里找不到工作的。 我也有年龄和经验局限性,当时并没有如此陈述本篇探讨的更深刻的问题,作为参谋只是过来做一下见证,证实了思维差别和年龄代沟有多大,这也符合社会现实,引用当下时髦的话讲: 什么样的韭菜就配什么样的镰刀! 不少传统农业食品公司的老板大多是我们父辈的年纪,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饥荒贫苦,和改革开放第一波红利的滋润日子,走南闯北一生跌宕起伏的他们真滴傻吗?生意能做那么大,出得起上百万广告设计费,即使不是很聪明过人,平常也会经营失策,但面对利益时至少不会犯傻。 他愿意被这些广告公司割韭菜,因为他可以转手去更好收割广大顾客的韭菜,只要消费者智商还没有提高,这个丛林法则里的接龙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许多人认为营商生态环境就是如此,承认现实的游戏规则并乐意参与其中。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所以当我们诅咒奸商的同时,更应该反思自己首先是不是奸商?是否执行双重标准,要求别人都说实话,而自己经常满口胡言?唯有刷新脑子提高认知能力并说真话,才是改善生态环境,摆脱丛林法则的终极办法。羊不要指望狼变成食草动物,而是筑高城墙健身跑步擒拿格斗紧跟队伍及早回家不要落单。 因为一些行业败坏的现象太普遍,以至于我们不少人经常习惯说“中国×××怎么样”,后来我意识到这样说法绝对化,一棍子把所有人都打死是不对的,只要14亿人中有一个不是这样的,就不能定性所有人都是,所以我们应该改口,不能说“中国×××怎么样”,而是就事论事“×××怎么样”。 这就好比是俗语“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现实情况可能是“可惜一粒米掉进老鼠屎坑”,当然都得被唾弃并倒掉,但我们要肯定至少这一粒米是好的,而不是全盘否定,否则生活还有什么指望?外面屎坑那么多,千万不要掉进去,大家一起来保护好米啊! 朋友们,如果你知道谁家有好米的,请推荐给我。也欢迎大家提供类似的欺诈案例,我们一起击破它! 以上是几年前的见闻和心得,最近翻FL的资料,发现好像变得谦虚了点,更多处title改成了“中国品牌农业首席顾问”,加了个“中国”,而不是默认的世界首席,缩小了霸权的区域范围。

2014-7-6 · 1 分钟 · Atom.X

广告韭菜5: 敢为天下先的国际高峰

国际高峰论坛 他们还喜欢策划组织和参加各种大会活动,各种行业动辄举办:×× 首届×× 国际×× 高峰论坛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在这种普遍还比较落后的农业和食品行业里,策划活动时总想抢一个”首届“的名号,把人家早就搞过的活动,换一个包装的名字叫”××首届“。品牌策划专家和老板们经常自诩宣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恰恰相反地一再违背老祖宗的教导,尤其喜欢”敢为天下先“,这不是虚伪吗?中国这么大,都没有走过一遍,怎么就敢宣称子虚乌有的”首届“了?即使真滴做大了,就不会谦虚低调点儿么? 活动对外发布信息就一种正式语言 - 中文,请个外国专家演讲,现场PPT加点英文翻译,这就能叫”国际“大会了?更搞不懂哪儿来的”高峰“?是来的嘉宾在行业和社会的地位很高?还是话题谈论的问题水平比较高?可能是背景画上抄来的英文summit,然后直接翻译过来叫高峰了吧。 首席顾问的教科书般的成功案例 培训现场列举了许多经典片段,并写入教程案例中,例如: “六个核桃”里只有1个核桃,不能补脑 FL品牌营销首席顾问的专家说“六个核桃”这名字取得好,“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让人误以为一罐饮料里有6个核桃,如果你质疑,品牌大师的解释是: 我说了里面有6个核桃吗?这只是个名字,让人觉得特别实诚,很值就行了!追问那么多有意思吗?谁会追问鱼香肉丝里有没有鱼?蚂蚁上树里有没蚂蚁?这是中国取名的文化,没人这么傻到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就那么纠结,非要追问它里面到底有什么,和别人一样正常消费不好吗? 说得好有道理,还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有智慧啊,我再也不会追问“夫妻肺片里有没夫妻?老婆饼里有没老婆?”这种蠢问题了。 后来有食品工程和营养学专业的较真网友去查了一下,发现“六个核桃”里面真相只有1个核桃,都是用各种食品添加剂、香精香料和水勾兑出来的,感觉上当受骗了没有?如果想增加营养,请直接食用核桃吧。中医说法不靠谱,核桃并不因长得像大脑结构就能补脑。 农民和工人本来多老实巴交地做东西,结果来了做市场品牌广告包装的,自以为有文化,教人家一些怎么使坏心眼,利用文字游戏,吹嘘夸张,虚假宣传等花招,把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带坏了。 茶山只60岁大妈,没有20岁村姑 茶叶是一个传统的大品类,品牌顾问的案例集中自然少不了,又到春茶上市了,往年我都有到产地去走访,品尝和采购,今年因疫情被耽误,我于是想到茶产业的一些关键问题: 劳动力短缺 大家知道农村现在没什么青壮年劳动力了,而到了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更是劳力短缺,发动所有的男女老幼上阵,这一阵突击救火地折腾非常辛苦,但是农民并赚不到多少钱,不少人还因此落下一身伤病; 卫生质量 这是劳动密集行业的关键问题,农民没有用纸巾搽鼻涕的习惯,包括在野外上厕所,大多也没有洗手的条件,所以这搀着汗水,泪水,鼻涕,口水的茶叶,就是城里人的日常喜爱的消费品,而且明前茶还得卖个高价,江浙一带富庶之地的茶叶动辄卖几万块一斤,其生产过程和卫生质量也不过如此; 虚假广告 很多知名茶叶产区的政府形象宣传片上描绘的是山好水好的江南美景,采茶的是穿着传统兰印花布背着小竹楼的年轻村姑美女,实际上他们找演员摆拍的,根本就没有年轻人参与,都是上了年级的大爷大妈,一把鼻涕一把口水的在田地里唠嗑,顺带着一把茶叶撸进脏兮兮的筐里。 碎兰花布 不仅仅是茶叶,只要是我大汉族地区的山货土特产农副产品,包括菌菇药材水果等等,形象代言人统统千篇一律一如既往的碎兰花布竹篓村姑,好像我大汉族的姑娘们没衣服可穿似地,其实衣服也只是个外包装,哪有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更厉害呢。 我对大多数还算慈祥的采茶大妈没什么意见,而是每每想到茶山上看到的真实场景与宣传品广告画册上的反差之大,感觉就像周星驰电影里喊一声美女的那个回头,让人心有余悸跳河自尽的冲动。如果消费者了解真相,就不会花上万元买这些茶叶了,不再上这个当。 作为理工男总有办法,为了系统解决这个问题,我找到像理发器一样的采茶设备,可以将老叶子和新叶子一起批量剪下来,后续用一个标准流水线工序分选出来鲜嫩叶子就好,所有人要穿标准的工作服,带上手套和口罩,按照ISO22000和HACCP的规范操作,不允许裸露的皮肤接触一片叶子。冬天像修篱笆一样把茶园修剪整齐,春天就能冒出相对整齐的很多新嫩芽,一次能够剪下更多的嫩芽,提高作业效率,减轻采茶工的劳动强度。 还有一种更高端的装备,用类似Flexiv高精度力控的自适应机器人手臂,但是机器人太贵了,不过也许能试一试,毕竟知名的产地茶叶动辄能卖上万甚至好几万一斤,现在人工这么贵,质量和品质等问题成了整个行业的障碍,可以和一些知名茶企合作,这应该是中国农业史无前例的创举吧,赶超立顿黄牌就靠它了。 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装备,但尚未获得大面积推广,因为茶商的广告里一直宣扬:手工做的口感才好。暗示机器做的属于次品…… 又是这帮万恶的广告策划瞎编胡造的洗脑概念,他们怎么抵挡得过工业化车轮滚滚向前?当全社会都浮躁的时候,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浮躁一下提高生产效率?让人数千年以来老老实实做牛做马,这是什么叵测居心?这是反智商,反进步,反人类社会,这些品牌营销公司罪大恶极。 作为一个正常人,如果产品不行就不要帮人家推广,应该从产业链的源头找问题去解决。而这些品牌营销顾问的操作刚好相反,不是主动帮助去解决,而是只会使坏教企业去遮掩实质问题,花更多成本设计出虚假的兰花布村姑的形象,可惜大多数的茶叶和其他商品的品牌设计都不能免俗地落入这种同质化的造假陷阱。 食品安全和虚假广告有罪 大家都知道2008年前后,整个中国乳业的名声都臭了,蒙牛是其中一家,但是在FL董事长的几本著作中,将多个类似败坏名声的案例列为优秀典范,这么耻辱的口碑居然可以当做成功案例来吹嘘,关键还不是FL做的项目,FL的图书資料中写的多是别人家做的“成功”故事。 他们这么分析蒙牛的: “做好大投入传播,一分钱做事,九分钱宣传”,对消费者心智的强势霸占是靠“钱”攻下来。 也就是消费者支付的产品价格中9成用于广告推广营销,真正产品价值不到1成,这种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可言?FL特别强调要占领用户心智,这很让人反感。 占领用户心智 = 愚弄外行的吃瓜群众= 割韭菜 这就是他们推崇的极致营销法则之一,老板要舍得花钱做品牌营销推广,才能获取大的品牌影响力。也就是明白表示,越是名气大的牌子,越是虚得发慌,不要去追捧了。 在FL公司列出长长的客户名单和成功案例中,其擅长的主打品类是:农产品,食品,保健品,中医药,农资肥料。尤其这些品类在互联网上大量地充斥着严重的伪科学,虚假广告,是目前中国比较落后,且最臭名昭著搅浑水的行业,类似FL这样的品牌专家对谣言有巨大贡献。 中文网络内容有超过一半的谣言和虚假消息都是和吃的有关,连最日常普通的食品农产品,这样的基本需求品被有意或无意地歪曲误解,传播错误虚假信息,导致西方不少人鄙视我们,为什么?严重点说这种普遍造假行为改造了全社会和族群的精神品质内核。 人民网:食品安全占网络谣言总量近半 成第一大网络谣言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615/c40606-28447608.html 新华网:人民日报“让老年人远离网络谣言”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8-07/30/c_137357517.htm 我们许多人认为自己的马斯洛需求最底层 —— 吃(安全食品)的问题都尚未解决,然而占领马斯洛需求更高層的“精神品质”問題更加凸显,當下我們稀缺的早已不是物质粮食,而是精神粮食。 一块被常规农药化肥污染的田地,三年休耕没有人为干预就可以依靠自然力逐渐恢复,成为有机转换的良田,然而如果精神思想被毒害,即使3代人(80-100年)也不一定能恢复正常。

2014-7-5 · 1 分钟 · Atom.X

广告韭菜4: 《老大》

FL董事长著作《老大》在豆瓣上的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51351/ 该著作的介绍: *现代营销创始人之一米尔顿·科特勒重磅推荐,本克·韦尔奇最推崇的商业哲学《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经济观察报》社长兼顾总编辑刘坚,联袂评荐。 中国正处于经济升级、产业升级和品牌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很多领域都蕴含着建立老大帝国的战略性机遇。老大是一种经营哲学、战略思维思维和品牌路径。 那么,问题来了: 现代营销怎么有创始人之说?语句不通,应该是现代营销学吧。 米尔顿·科特勒这样的重磅大佬推荐,怎么在豆瓣上一个评论都没有?《老大》还没正式出版?科特勒是怎么提前读到书稿的?和FL董事长有私交吗? 本克·韦尔奇最推崇的商业哲学?本克是谁?我们只知道杰克. 韦尔奇,不会是又一个类似在农村卖“康帅夫,粤利粤”的吧? 一个所谓成功的西方大咖最推崇的商业哲学是《中国企业家》杂志?这段利用了复合语句的语法问题,也是语句不通,绕来绕去,最终表达的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的社长评荐,但是评荐语没找到。 这种闪烁其词,模糊不清,躲躲藏藏的文字把戏,实在很下作,还敢经常出来面对公众做演讲,出书印刷出来给人购买收藏,这胆儿也不是一般的肥啊,要破解谎言也非常简单,无奈世上韭菜多,没几个人去公开质疑而已。 展开网络搜索,或发个邮件问问这些大咖有没推荐过这本书?大概率是子虚乌有。但是农民企业家有几个懂英文?而且还善用互联网去验证答案的?所以董事长断定敢这么干。 文中阐述: 老大是一种不讲理的制胜逻辑,是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在社会中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和公信力,社会的天平天然地愿意向老大倾斜。农业小散乱差的现状,诸多市场“品牌老大”虚位以待,谁先行一步发声,谁就是老大!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占位,以传播称王。在争夺老大的战争中,只有认知,没有真相,营销无真相,消费者只相信他所知道的,而不是事实本身。不要担心你原来是不是,谁率先抢占谁就是老大,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FL的品牌营销哲学就是“抢占老大”的位置,无论实质上是不是“老大”,给自己戴高帽子,自封“第一,首席,首届,领军者,标杆……”,然后就以为真地成为行业第一,就理所当然获取媒体和顾客关注。这种自欺欺人,公然扯谎的能力,居然可以成为教导企业的品牌战略?如果企业老板不是个傻缺,断不敢轻易自封为王天下第一的。 在类似FL这些品牌顾问的设计下,出来一批非常雷同的广告语,各地都在抢占所谓中国或世界第一的名号,如果还不行,就挖老祖宗的坟,蹭古代名人和跪舔皇帝的名气,以获取人尽皆知的口碑: ××× 之乡××× 故里×××是蔬菜皇后,植物之王,水果之王,营养冠军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农业,农业看×× 品牌(和纽约时代广场的微商广告如出一辙) 时刻把战略挂在嘴上,所谓老大战略,就是时刻不要忘记做行业老大。这不废话吗?谁做企业或公益不是为了要做大,问题是有那个做大的本事吗?还没做出来,就先单方面宣称自己已经是老大了,老大是嘴巴夸出来的?讲战略之前也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够不够吹牛的资格。 如何识别诈骗和韭菜

2014-7-4 · 1 分钟 · Ato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