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临期食品安全问题

公益组织缺乏员工培训,以环保和济困的目的,销售严重过期的食品,好心办坏事,将制造食品安全事件,并触犯欧盟食品安全法规。 这不是临期,而是严重过期 最近我路过一家小店,某个公益组织销售临期食品,由于我长期受环保观念影响,积极支持他们的工作。匆匆忙忙买了就走,没有仔细看最后的货架期。 由于这次我选购的是工业食品,我学过不少食品安全方面的常识,不担心什么,大胆放心尝试好了,而且才几欧元,很便宜,但是如果放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这算是高价的食品,但很多欧洲人当作“垃圾”直接丢进垃圾桶。 其中一包demiter德米特认证的奶粉,首先尝试了下,明显已经有一种坚果过期接近发霉的气味,味道让人无法接受,喝了点感觉有点风险,于是扔掉了,可能是安全的,但是已经过了最佳赏味期。 另一包是以色列产的Matzo Meal,一种经过犹太洁食认证的非发酵面制品,居然是耶路撒冷牌的,想起来最近的以色列又遭遇战争,挺神奇的,准备试试。 但是仔细看最后货架期,居然早在2月份就过期了,现在10月份,已经严重超期这么久,超了8个月,我很质疑,是不是工作人员搞错了。 3个懵懂的工作人员 于是过了几天再次路过的那个小店的时候,把这两包东西都带过去,完整保留包装,交给工作人员看。 首先是一个大叔,他一把夺过以色列面粉,看了眼说“不行过期太久”,丢进垃圾桶,然后货架上还摆着很多同样的免费,他挨个抽出来看,居然都是2月份,工作人员没有发现,一直摆在那里,至少从2个月前我就看到在那里。 然后奶粉交给他,他无法判断,转交给一个小伙,小伙说“不行,奶粉也不能吃了”,又来了第三个工作人员,是一个老太太,她拿过去一看,说“才过期一个月,可以吃”,重新交到我的手上说“回去吧”,两手做了一个大大的交叉动作,意思是“快4点,关门歇业了,恕不能接待服务”。他们也不提一下,要不要把钱退给我,就这么打发人了, 他们三个还在把头扎在一起讨论“这些过期了1个月的奶粉和过期8个月的面粉该不该吃”的时候,我出门把奶粉扔到垃圾桶了。 货架上还有很多过去超过1个月的东西,继续在那里销售,还有不少人进去买,顾客可不全部都是什么穷人,很多人也都是有良好社会福利的本地人,每个都看着慈眉善目,因为这些顾客都关心环保或支持公益,买这些临期食品是为了减少食品和能源浪费,销售收入可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等。 难民会买廉价食品吗?实际都是本地人买,我没见过难民去这些临期食品折扣店买东西。尤其是过去这些年来自几个战争国家的难民,都享有良好的社会福利,他们都喜欢去超市采购新鲜食品,我给乌克兰社区的难民送过一些发黑的香蕉,蔫掉的胡萝卜等,也是来自这家店,但他们没有兴趣看一下。 同时我看到还有不少本地人自发的参与其他公益组织活动,免费分享接近临期食品,他们控制得比较严格,不会上架低局里保质期截止低于一个月的工业食品,更不会把1-2天货架期的生鲜食品摆上等。 这种临期食品属于游走在法律边缘地带的东西,有可能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所以很多商家把临其食品直接丢到垃圾桶,或有意无意放在外面让人任意拿走,不能公开说免费送,宁可扔掉也不敢冒风险。类似这家教会主办的公益组织,居然能把人家早该丢弃的垃圾卖钱?实属离谱。 为何公益组织缺乏食品安全意识? 有一种非常确定的情况,就是很多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本身属于社会边缘群体,缺乏常规的科学教育,或者思维行为的边缘化,只有公益组织才有这样的工作机会或活动供他们参与。 所以,在公益组织能看到很多行为怪异的人,或者缺乏基本生活常识的(文盲),若他们从事食品行业工作,他们就能制造食品安全事件了。 而且那个小店只有不到20平米,居然同时在小柜台后站着3个人,还有2个人在屋子里进进出出地不停忙着,为什么有那么多事可做?真看不出,生意这么好? 还有一种情况,欧洲高度工业化,包括食品工业,即使在小城市,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接触过土地,没有尝过新鲜食物的味道,他们大多数吃的都是工业化食品,例如罐头,工业面包、啤酒、香肠等,所以临期食品到了他们的口中,他们也尝不出来好坏。 或者本身这些民族的特性就是豪放(粗心大意),只要没有中毒或病倒,他们就敢随便乱吃,况且有较好的医疗福利保障呢。 为了环保和拯救地球,豁出去了,节约到极致,令人发指的程度。对比而言,那些穷国家来的难民和寻求庇护者,那生活才叫奢侈浪费(穷奢极欲)。 德国人捐出了自己的一半工资,为了经营社会主义和平权(人人平等),面向所有人开放的较好公共基础设施,并养了来自全世界的难民。很多难民都吃撑了球状的“土肥圆”,而本地不少德国人,尤其是像我上一个房东Christof(绿党成员),极其讲究环保生活,不吃肉,他瘦得面部骨头都凸起来,特别适合在美术雕塑系做人体模特。 对比前两次世界大战挑起者的(杀人狂魔)狠角色,如何看欧洲这种“虐待自己,优惠别人,追求道德”的慈善家现象?特别有意思的问题。 报告给政府 然后查证,当地一个福音派教会的分支机构,是一个叫Diakonie的公益组织,这家小店是他们下属的分支机构开办的。 这不是在销售临期食品,而是过期食品(超期1个月甚至半年以上),这不是违法行为吗?德国怎么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我对这种现象不太理解,于是我的社会责任感的毛病又犯了,想纠正一下他们的不法行为。 不知道具体报告给谁,于是想到写信给政府,尽管我们都知道政府很官僚,只要没有死人,他们就不认为是大事,而且进过一年的打交道,我也充分领教了,欧洲的公益组织也是个很官僚的小政府组织,而不是NGO(非政府组织,谁首次定义这种奇怪的名称?严重名不副实)。他们都会拖拖拉拉,能不工作就绝不会动,但是表面功夫做足,尤其是各种“自由博爱民主人权包容社会责任”的口号和媒体包装做得光鲜亮丽。 我依然决定追究他们的违法行为,邮件如下: Report: Expired food sold by NGO may have safety issues Hi officers, I don’t know where to report this issue. In September I bought some food from Diaconal Shop Bread & Salt. I found some problems and attached pictures to the email for your reference. ...

2023-10-1 · 2 分钟 · Atom.X

免费的IT公开课在德国为何卖高价?

德国给难民和学渣们的教育培训真可谓是下了血本。最近我在上网课,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有人想学习云计算、数据分析、web开发等IT相关的技能,搜一下这些关键词的网课,出来很多例如AWS、IBM等大公司官网课程。 AWS training AWS、IBM等知名公司的制作发布的课程免费的哦!认证考试也只需要不到100美元,可谓非常价廉物美。 德国有很多教育NGO, 面向难民提供培训机会,他们直接借用AWS等知名公司的课程。而这些NGO网站上的课程可以标价高达数千至上万欧元,仅仅是一个线上或线下的培训哦,不包括考试。例如: DCI,AWS practitioner 没有页面标价,市场部门的人说,难民得到政府的教育券资助,课程免费,或者学生自费,需支付 6000欧元。 Le wagon,Data science 这个明码标价,3个月培训 6,400 € ,我亲自到柏林的办公室去听过boot camp,发现该课程讲师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口音,坐在他们的培训教室听课,还不如听纯正英语加字幕的原版线上课程,直接找IBM等大公司或大学的课程制作方官网上的一大堆同类课程。 有一家德国NGO基金会,专提供这些课程资金的,其合作的类似以上的IT专业的教育培训NGO超过20家。chancen-eg 有些问题我不理解 从这些公益教育组织的课程介绍和目录结构上看,与其他知名的教育机构或公司的课程几乎一样,其中AWS课程就是来自于AWS官方平台,不可能公益培训机构还另外自编一套AWS教材吧?都是合作复制过来的内容,有必要公益教育机构自己编写教材吗? 例如AWS等制作方本来免费发布的课程,为何通过公益组织倒手就收费,而且能卖数千至上万欧元?这些普通的课程值这样的高价吗? 为何这些课程的主要对象是难民?难民大多没有经济能力,完全通过政府的教育券赞助才能上课,政府到底支付了多少?是全价或折扣价?如果是支付原价数千至上万欧元,这么贵的费用,最终是德国辛勤工作的纳税人买单,这合理吗? 这些普通的IT类课程本来大多都是纯线上的,而且NGO机构们也都非常支持远程教育,有必要设置一个线下教室吗?为何要增加实体教室的运营成本? 线上课搬到线下上,并配置几个老师亲自辅导学生,说明他们选定的学生基础资质比较差,这样需要辅导的学生还有必要教吗?他们能学会吗?有多少比例的学生能顺利结业?有成功通过认证考试的学生数据公布吗? 总之,发出以上疑问后,我有理由质疑德国社会治理方面的问题。 公益教育是否在利用难民大赚政府和纳税人的钱?是否有权钱交易? 政府是否知道这些问题,是否存在官僚、腐败和不作为? 德国公立大学几乎都是免费的,而私立大学的一两个完整学期课程费用很低,普遍比这些NGO培训的单科课程费用低。 为何免费的公开课却能让政府高价买单?价值何在?纳税人的钱那么好花的吗?

2022-11-11 · 1 分钟 · Atom.X

论诸多知名网红项目烂尾的根源

我曾经参与运营 10+ 中国之最/第一知名项目,涉及国际组织、政府、农文旅、互联网/电商等多个领域,案例清单参考前文“第一之最”。 当时全国人民或业界都知道,都有庞大的资金、市场、客户、流量、知名度。这些自从2010年之后开始的,通过互联网(炒作)起来的网红项目,大部分都烂尾了。 为什么? 复盘总结 包括阿里、网易、永辉等大规模互联网公司,我在其大裁员和业务收缩之前就及时撤离并下海创业。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公司里创业项目也是9死1生,有一些项目部门就是草台班子,例如我当时所在的农业部门,其他多数项目很平庸,少数是精兵强将,这少数几个项目组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公司,然后成为生态集群,提供充足现金流,能支撑整个集团渡过经济寒冬,但是在互联网之外的小创业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我当时没有看懂,为什么我经历的这些知名项目部门都会倒闭,历经多年后的反思和复盘,借用政治课本上一句话,归结为一点: 落后的生产力和过度夸张的超强网络营销能力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集团给了充足的现金、市场和客户,我们也具备调取巨大流量的能力,但是与我们合作的很多部门却没有承接大流量的能力。 以上所列网红项目之所以烂尾,都是因为流量过大,被洪涝灾害冲毁淹死的;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创业者,他们遇到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因缺水活活被渴死,所以大多数人都特别渴望流量。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不均衡的,有人被水淹死,也有人干旱渴死。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种问题,做个类比 以水利工程类比 渠/河道/水坝/鱼塘/气象预报/监测/水闸/泵站/发电机等硬件 = 水利工程设施/设备/物业房产等基础设施 水/流量 = 客流、市场 气象预报/监测/指挥系统软件 = 组织管理能力 水闸/泵站/发电机/控制系统软件 = 日常运营能力 很多地方有充足水源和地理环境 - 具备蓄洪发电和养鱼的自然资源条件,也有充足的气象预报/监测/水闸/泵站/水轮机/发电机等硬件。 但是还没有修建坚固的水坝和河堤,或无法合理利用设施设备和流量,不能蓄洪发电、也不能规模化养鱼、无法为村镇居民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农业灌溉; 雨季无法有效疏导流量洪峰,导致洪水泛滥冲毁堤岸和村镇房屋;而旱季则无法有效蓄水防渗漏和蒸发,并节约水源用于工农生产和居民生活; 人人都渴望流量,但不是任何一个人或组织都具备承接大流量的能力,太大的流量会成为洪涝灾害。 水利工程没有做好,当然是地方主管部门失职不作为,人命关天的大事,搞不好是要坐牢的。 人是根本问题 由此,问题的答案都非常明确了,是组织管理和日常运营能力缺陷,本质上是“人”的问题。 我现在也能总结出,为何当时在让人羡慕的互联网大厂里,我们很多人是待不住的?既不是因为钱给得不够,也不是因为心受到委屈,更不是碰到什么技术障碍和业务能力水平不够导致工作干不下去了。 关键问题是,我们周围的很多领导和同事的极尽夸张的“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冲击我的三观,让人时常感觉很难受。职场和商场上,越是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信仰的人,越无法适应主流商业社会。 互联网大公司的人都很年轻,没有太多人生阅历,却拿了太多的钱,不可避免有虚华的表现,要时刻敲警钟,戒骄戒躁,他们能做出昙花一现的烂尾网红项目,都是太骄躁的结果,这是主流的表现。 我不属于那种善罢甘休、随波逐流、自暴自弃类型的人,得想办法破局。如何在污浊的世界中,从善如流,如何引导那些“骄奢淫逸”的人向阳发展? 既要向下管理,也要向上管理,很多组织的弊病的根本是其领导人,也就是投资给你或招募你进去的上级,如何管理你的领导?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就是为何我最近几年开始更多地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试图从人和组织建设方面来破局。 以前,我只关注物,我对计算机、动物、植物、环境、空气、水、土壤的理解比人更多。 历尽人世繁华后,最近几年的瘟疫、战争、各种劫难跌宕起伏,我们周围很多人身心健康堪忧、重病或离世,还活下来的人,应该更豁达明理、性情恬淡。 人生最终归宿是回归自然,我们天生喜好接近自然,最好的工作理应是经营乡村,为更美好的未来和家园而奋斗,愿世界和平、自然和谐、人们内心安宁。

2022-10-6 · 1 分钟 · Atom.X

乌克兰大学文凭含金量远超东方大国

乌克兰女同事帮中国留学生代考文凭 我服务的一家乌克兰公司,中国老板Y总还注册了其他几个公司,其中一个做教育方面的业务,公司名称很高大上“乌中文化交流中心”,宣传手册也做得很精美,Y总站在一群大学生和校长中间,一个全景宽度的大照片,已经彰显了公司创始人的社会身份、地位和名望,我没有直接参与其教育文化类的业务,间接通过同事Katya了解到不少信息。 她至少接了10个学生客户(可能数十个),收了代考费,帮中国人拿文凭,并且经常在打印机里咔咔咔,弄出一堆堆政府要求的各种表格文件,帮助留学生代办各种公正和翻译的文件,很多也都是造假,或者只要花钱就能买的,除了钱之外,跟其他任何事情都没关系,有钱就能办一切,不需要学历资格和背景审查。 她说Y老板找来很多个中国小姑娘小伙,她们都要拿乌克兰的大学文凭,有本科,硕士,博士,但是她们都没有上过课,语言也不行。她都找乌克兰人去代考,通过入学考试,然后毕业的时候,她再找乌克兰人代写论文和答辩,这样就拿到文凭了。 Y老板说 中国的合作方是武汉某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如实这样跟我们说,这些中国留学生,有不少是中国体制内有编制的事业单位的公务员,或三五类以下大学的教师,也跑乌克兰混一个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文凭,这样他们回去在体制内可以晋级加薪,这些超过40岁的成人不可能有精力和能力来学习,只可能买文凭。 他们在很多大学推动留学出国业务,如此加剧中国3流以下大学的教育质量走下坡路的趋势,强者恒强,弱者羸弱,教育界也是两极分化的。 他们计划推动教育产业化,价位依照文凭档次分别如下(记得不太准,数字保守计算),乌克兰文凭批发: 本科,大约数千到数万元; 硕士和博士生,拾万元内; 还可以拿到讲师、副教授或教授的头衔,价格在10万级别; 最离谱的是,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头衔也可以买; Y老板花錢買了某国立大学的客座教授,经济科学院院士和科學家的頭銜。我给Y老板编辑过简历,他确实有这么多公开的高大上的社会身份和头衔。 因为Y老板拉我一起创业,刚开始时的薪资待遇较低,为了笼络人心吧,他劝说我也来一个乌克兰一流大学的硕士或博士文凭,他是渠道批发商,内部价很便宜,但是不需要我花钱。 我婉拒了,觉得自己德不配位,也没时间念书,而且没有计划长住乌克兰,混2年就该走了。 Y老板为了合作,曾经通过他的公司组织大批中国教授来访乌克兰的高校,他亲口和我说“教授们都是人面兽心,外表看着衣冠楚楚,真实叫兽”,到了乌克兰的晚上总想搞点特殊节目,开口很直接就说要他找乌克兰姑娘,这可是中国大学教授! 所以,Y老板安排了不少中国教授找乌克兰妓女的夜生活。 Y老板曾经和一个来乌克兰找姑娘的中国老板聊天,这位X老板是安徽同乡,两人说着自己在乌克兰的需求,除了帮X老板找姑娘,还推荐搞一个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头衔,大概他那里有渠道和一手货源,20万以内包干,保证物美价廉。 Y老板的简历上还写着擅长乌克兰语?可是他不会讲乌克兰语,由于俄语和乌克兰语是相似的,他掌握的乌克兰语不足以应付商务和公务,这就好比学过汉语普通话的老外根本不会讲粤语和客家话,即使其他地区的中国人也不懂这些方言。 据同事Katya讲,这些都是假的,所以各种官方场合必须请她做翻译,这是她能够在注册的公司做合伙人的原因。太奇葩了,一个普通翻译就能做公司合伙人,这是什么水平的合伙啊? 一个在乌克兰留学并生活超过25年的人,居然不会乌克兰语?这让我无法理解,如果连国家教育和科技领域都普遍造假,还有什么部门是不会腐败的呢? Y老板和梅爱偲算是校友了,两人都在乌克兰混了20多年,都是渣学历,都喜欢拉皮条的生意。 乌克兰用黑土地的富饶物产和丰乳肥臀养育了这些油腻中年,他们都长得肥壮,生活得美满滋润,与罪恶的乌克兰人合伙干着损害毁灭这个国家的勾当。 X老板 还有一个X老板,他是专程来找Y老板请教,帮助他物色乌克兰姑娘的,自称80年代安徽某县高考理科状元,清华大学天才少年班,自动化专业,创业成功精英人士,公司曾经员工超过5000人,接近上市,太累了就放手给合伙人干,在北京的房产价值超过千万,目前做私募投资,据他亲口讲金融app等交易软件是他自己动手写的代码,他也算老程序员了。 听说是师爷级的程序员,勤奋好学的我当时膝盖就发软了,赶紧拜师敬仰敬仰啊!但是接触2次后,颠覆认知了,我认为这伙计是搞金融诈骗的,理由如下: 他自称写程序超过20年 但是他的头发却乌黑浓密,真正的中国程序员都是按照秃顶的程度来衡量其代码功力和业内资深系数;我请教他一些代码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开发工具,但是他没有答复,他是完全不懂代码?还是不屑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 他自称做私募投资 资金大概有几个亿人民币,我请他分享一下公司和投资项目的网站平台资料,他给不了,只能用微信等小群,拉一些人进去听课。很明显,这是老鼠会,不是正规的金融项目,哪有不可公开的项目介绍呢?至少作为线上门面的公开网页得有一个吧; 3.他自称近60岁了 但是性欲如此旺盛,到乌克兰一个月之内,每周能约2个新姑娘,而且他极其注重衣着和打扮,每天开口都是念叨着“肤白貌美大长腿”。以我在中国互联网大厂的经历来看,朋友圈大多是程序员同事,中国程序员不乏身价千万的精英,大多都是屌丝样的邋遢造型,也几乎全部都是性冷淡群体,仅限于在网上聊天吹牛,打打口炮可以,真干是不行的,因为996的身体都不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精力找姑娘。X老板形象和行为与真实程序员完全相反,甚至相去甚远,唯一可能,这是个地道的假程序员; 乌克兰文凭的优势 首先拿到乌克兰文凭的留学生,回国后享受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待遇,尤其是博士和教授头衔,在高校的编制内可以涨职称和工资。 以最基本入门级的本科生为例,如果持有中国的本科毕业的学历,若非来自清华北大等一类大学,折算成欧洲学历,大概只能算高中文凭,中国文凭换算后比欧洲文凭总是低了一个等级。 但是,只要持有乌克兰学生签证,无需本科毕业的学历证明,在俄乌战争期间,到欧洲,例如德国的BAMF难民署会优先给学生、妇女和儿童办理合法居留身份和社会福利,也就是享有当地人同等待遇,折算成钱,大概一个学生可以领取1000欧元/月的零花钱(失业金),另外免费的住房(500-800欧元/月),还包括免费医疗和上学。 如果通过正常渠道从中国申请留学签证到4年本科毕业,在东德消费较低的地区,大概也要花费超过50-60万人民币,而且毕业后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面临着签证到期和回国择业的问题。 这相当于4年省下了50-60万人民币,而且额外还赚到50万人民币(2万欧元/年),和普通留学生相比,在欧盟地区的3-4年(本科生学期)内,乌克兰学生签证和文凭的经济价值高达至少100万人民币。 若这么比较,乌克兰大学文凭含金量比我东方大国高了很多倍。 我的学历 这始终是我的一块硬伤,我从来就没有凭着学历获得过什么优势,都是因为有领导赏识和举荐,我才有几次机会进入中国最大的公司,后来我逐渐对学历也就无所谓了。 2013-2015年,因为农业电商风风火火,从阿里巴巴离职后,我有机会接到一堆农业互联网投资的案例,以及浙江省政府的支援西部开发项目,受邀请去给新疆青海这些地区的县市一级领导和创业者讲课和做咨询,按照当时的排场,和西部大学的教授们同台讲课,招待宴会上几个领导发话,认为我讲得还不错,最好能留在当地长期发展,至少也要给我评一个大学副教授之类的职称,否则不好把我经常摆在那个位置上吧,他们请人也要头衔高大上,自己面子上才好看,这叫彼此荣耀 - 互粉。 我干完活儿后就找借口溜回东部地区,过不了2年,赶在风口上投资农业互联网的项目死了一大批,不死才怪呢,都是吃政府政策红利的,都是泡沫一样的虚华。 后来在德国申请工作签证就遇到硬伤了,律师告知没有学历公证,就不能做职业认定,也就不能办工签,工作必须和学历保持一致,还要经过宣誓翻译,官僚程序极其复杂。 可是我的学历证书和成绩单早就丢了,上哪儿找?查母校的网站,发现他们还是挺牛的,作为国内重点相关专业院校,可以做资格认证,从初级到高级都有,我已经够高级职称,母校可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证书,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持有证书可以在办理五险一金的时候占有优势,因为失业金可以凭证领。 我都高级职称了,好意思领失业金么?我都从来不知道有失业金这回事,至于凭证就业更没听说过,所以这种职称证书作用是什么? 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通了,和其他官僚机构颁发的证书一样,就是看你“宣誓效忠”的牌子,就好比文革时带着领袖像章、举着旗帜和红宝书一样的道理,在新时代,我经历那么多公司,哪家公司招聘的时候要过文凭呢? 以我当年三寸不烂之舌,够副教授资格在高校给领导和老板们讲课,现在却要弄一纸文凭去糊弄欧洲的官僚机构,简直活久见,不要作罢,律师费算作捐赠给难民了,别在复杂的官僚程序中兜圈子,直接退出了事。 荒诞就在于,官僚体系内一群职业鉴定的外行掌握着权力,他们哪里看得懂我们掌握的技能呢?像流水线机器一样转动着审批官方文件,决定专业人士的职业前程。 相关日志 - [在乌克兰打反腐官司] 结尾 和乌克兰朋友聊天,经常能感到他们对自己国家命运的担忧,可谓内忧外患,外面邻居強敵環伺,内部民族分裂不团结,政府体系腐败,各行业萎靡不振,社会整体缺乏活力。 我再讲他们的教育系统也是如此腐败不堪,确实很让人受伤,但我下定决心还是得说,尽一个地球人的责任,把我了解的情况都公布出来。 必须阻止这些劣质的外国商人和学生流向乌克兰,不能再糟蹋这个本来有着美好前途的国家。

2022-1-20 · 1 分钟 · Atom.X

乌克兰大学教育现状

在乌克兰战争的特殊时期,一群中国留学生在网上的言论引起大家的注意,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特别关注一下负面的东西。 我不是到乌克兰上学的,本来不想提教育部门,因为碰到一些案例,从某一个方面能看出这个国家的一些问题特征,所以也想披露一些我了解的情况。 教育体系问题 首先了解中国学生资源分布情况,以及乌克兰的教育水平和现状。 乌克兰的学生素质太差 这里说的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甚至包括全世界其他国家到乌克兰的,但这期主题是说说中国留学生。 中国985,211重点高校研究生毕业的一流学生,以及要出国的二流大学的本科或研究生,优先选择至少全球排名10-20%欧美发达国家。 也就是全球前20%是最好的国家,剩下80%国家都是产出难民的,大体由发展中和落后国家构成,其中包括居于中间位置的乌克兰和中国。 中国三流的正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在国内有个事业单位工作就不想出来了,因为去发达国家不具备条件,需要家里经济实力和中国名校学历背景等等,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其他比较差的国家。 中国人觉得人口300万的首都基辅就是和3-5线的小县城差不多,那么能来乌克兰的中国读书人是什么情况呢? 实在上不了国内的大学,但是家里有点钱,又想出国上学的,于是就到了乌克兰,这几乎是中国最差的一批大学生了,也就是学渣中的极品。 来乌克兰的学生大多是高中毕业,或来读大学预科的,上不具备任何一个大学的入学资格,也就是在中国上不了任何大专院校的学生。 中国屌丝逆袭的传奇故事 乌克兰华人留学生中有一个传奇人物叫梅爱偲,被称为“屌丝逆袭,迎娶白富美”的典范,因为他在中文网络里晒老婆的私房照片一夜之间爆红,收获了巨大流量,然后做了“跨国拉皮条、代孕”等成功的生意,所以,很多学生到乌克兰把他当作人生偶像和奋斗目标。 在社交媒体上,看了他的照片,让很多人想一头撞死算了:2000年之后,高考320分,这种人居然也能成为人生赢家? 作为80后,2000年之后高考成绩至少得500分以上,才可能正常上一个很普通的三流大学。300多分能干啥?在我老家湖北是不可能再上学了,只够回农村放牛种地或到建筑工地搬砖。 但是80后一代人中国高考300分在乌克兰可以上一流的国立大学,可见乌克兰真是太魔幻了。 乌克兰教育现状 乌克兰大学的优势专业(可选择的不多) 乌克兰有少数一些专业是相当不错的,主要是继承前苏联遗留的重工业相关的科技专业,因为前苏联的安图诺夫飞机厂在乌克兰,所以民航专业也是第三世界留学生的热门目标,除了重工业科技类专业,很少听说有中国本科生考乌克兰研究生的; 还有艺术类的专业也不错,这是斯拉夫民族审美天赋,但是艺术生考研的比较少; 所以如果留学乌克兰,比较好的选择就只有重工业科技和艺术类,其他专业就不好说了,尽管学费相比欧美很便宜,但是便宜也没好货。 乌克兰的基础设施真是太差了,还在依赖前苏联的老本,几十年都没有怎么更新过。 我到基辅住旅馆,发现隔壁有很多留学生,来自中亚和北非,例如阿塞拜疆、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埃及、摩洛哥等其他叫不上名字的国家,问他们为什么不住学校宿舍,那不是更方便和经济实惠吗?学生们说学校宿舍太差了,很多基础设施没有,所以还不如在外面住旅馆,像上下班一样坐车去上课。 旅馆没有图书馆,体育场,食堂,甚至连一张书桌都没有,怎么学习啊?他们说学校也没有啊,坐在床上看看书就可以了,一些人毕业2年了还没就业,不知道在乌克兰找什么工作,迷茫的人到处有。 即使这么差,依然有人来,因为中亚和非洲这些国家甚至比乌克兰还差,所以,他们到了基辅觉得很好,论消费的丰富程度,基辅已经算很现代化的大都市了。 语言不过关 脱离苏联后,尽管民间都在讲俄语,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大多数地区的人都讲俄语,而乌克兰官方逐渐将俄语排除在外,所以学校上课得用乌克兰语,中国有多少语言培训机构有乌克兰语的?几乎没听说。 这意味着,大多数留学生前面1-2年得攻语言这一关,无论什么年龄,来这里都是从0语言水平开始,否则没法上课,等他们语言学好了,再来赶前面1-2年的课程也来不及了,于是导致很多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整整几年都没赶上课程进度。 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比较用功,在出来之前就已经把语言掌握熟练了,但是语言熟悉不代表就能跟上课程进度,据说老师讲课会用俄语和乌克兰语相互切换,他们得掌握双语才行,两门语言相同点大概40-50%,这种尴尬的情况比较普遍。 因此,乌克兰的留学生成绩大体是不好的,以至于相当部分学生不能上课,入学和毕业考试都是花钱找当地乌克兰人代考,然后才能拿到毕业证,并且难以在当地找到工作。 教育部门的腐败 中国留学生说 我没有找很多学生访谈,仅仅认识几个学生代表,他们都显得吊儿郎当地,直言不讳自己来乌克兰就是混个文凭,这种现象很普遍。 乌克兰的文凭比较容易拿,这是铁定的事实,已经有几个留学生和我证实了,我问他们学习怎么样,很多人不去上课,把时间花在享受生活上,除了找妹子,就是做点小生意。 如果是来乌克兰留学,他们大多在毕业后回中国工作,在本地是找不到工作的,因为很多人硕士毕业的时候,语言都还不够好,没办法融入当地就业市场。少数比较勤奋和精明的中国学生,会自己创业做留学等中介的生意,我几乎没听说他们出去找工作成功的。

2022-1-19 · 1 分钟 · Ato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