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刷短视频?
因为实在没时间了,参考前文如何让别人更好地认识你? 只有穷人才刷短视频 前几天,某大佬约我叙旧,多年没见,互相问下近况,我说到在欧洲背包客旅居的见闻,例如:欧洲的小女孩流行织毛线打发时间,人们喜欢看书,总是随身携带厚重的纸质书,几乎看不到欧洲本地人埋头玩手机的,只有外来的中东人和难民才整天刷短视频 tiktok,当然也有少数退化的成年白人和孩子,与中东人打成一片,把生活过成流浪汉的模样。 大多欧洲本土白人家庭的孩子出生优越,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里总是堆着很多纸质书籍,培养浓厚的阅读习惯,而且空余时间踢足球、登山、划船、音乐、舞蹈、旅行等户外活动,几乎没有时间刷手机。这些活动不单耗费时间,而且特别烧钱。当然刷手机,只是耗费时间,花的钱极少,是最容易和低成本的娱乐方式。 纸质书类似钢琴这种厚重的乐器,搬运颇不方便,一定需要动用车或雇人搬,还需要好的房子,才能将实体物品保存完好,只有富人家庭才会买房子和车,穷人家庭买不起厚重的东西和房子,手机视频和网络游戏是比较廉价的,因此穷人家的孩子只能玩手机。 大佬点头表示赞同,末了总结一句话“富人都看厚重的书和用贵重的东西,只有穷人才刷短视频,用轻便的东西”,临走时送了我厚厚的一大摞书,这是他开创的系列非遗知名品牌,并亲自编写的行业内刊和出版物,过去几年作为数字游民,为了移动方便,我几乎都在手机或电脑上看书,忌于刚才的对话,我只好领了长辈的心意,在高温40多度的天气里,坚持把这几公斤的书背回去。 在路上我仔细琢磨这些对话,再看周围等车的人都在埋头刷手机,我就忍不住想深度挖掘一下这个话题背后的社会问题。 关于互联网、自媒体、网红、短视频、直播带货。 我向来以大嘴和说实话著称,为了说明一些关键问题,先看几个网红案例。 屌丝逆袭的神话 民间有高手,有不少的手艺绝活,但网络上频繁出现的屌丝逆袭,虚构神话更多,总结为,这类网红都有共通的毛病:满嘴跑火车、喜欢撒谎、夸张数据。 真实幕后,更需要网络平台爸爸的鼎力(炒作)支持,而并非该屌丝真有什么多好的功夫和特长。 试问,一个没任何专业文学素养和良好教育背景的人,为何靠写公众号文章,就能年入百万甚至千万?为什么发财的是他?他何德何能? 粥左罗 自媒体江湖上常常流传,粥左罗的屌丝逆袭故事: 2024年某个播客节目采访中,粥左罗说他公司年营收千万,团队有10多个全职,还有30多个兼职,为了彰显在自媒体行业的优越地位,吹嘘其公司待遇是行业标杆,那么人力成本再怎么低也需要数百万每年,扣除税费,剩下的才是他的个人收入,实际充其量百来万。 但是他首先就忽悠了大家,在所有的文案中公开将自己包装成屌丝逆袭,宣称靠写文章年入千万,看了他的宣传,误以为他个人年入千万,将整个公司的营收全部塞入个人腰包,这不就是耍小聪明、玩文字游戏、闪烁其词、虚构数据、模糊事实、断章取义么? 一个很容易戳穿的谎言,但很多人就真迷信进去了,纷纷掏钱买他课程,他的课程鸡汤文虽口感类似清汤寡水,但内容实在没什么营养成分。 有一个鉴别网络文章流量真伪的办法,观察自媒体大号的几个数据,如果文章阅读量或点赞量过万,但是评论却寥寥无几,很可能刷流量了,如果真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必然会留下很多评论,靠灰产刷的评论是可以看得出来的,也就是毫无文采,或者是重复的内容,因为动用真实人力写评论是高成本的,用软件或人力刷阅读量和点赞则相对廉价和简单。 而且你可以看到一个吊诡的现象,也就是到自媒体名师那里学到的手法,只能用来依次复制去做同样的事情,也就是招徒学习怎么做自媒体账号,而不能用于具体的某个行业中,例如用来卖农产品。 若粥左罗卖农产品,并亲自写农产品的公众号,测试一下他的功夫如何,他大概率做不出来业绩。 在我熟悉的农业圈子里,有一种骗局叫“卖种苗”,大多来自苏北,也就是铁链女事件的同一个区域,就是那个地方的种苗是不会成活或遗传后代的,如果你加盟也卖种苗是可以赚钱的,但是别指望靠这些种苗长出什么瓜果蔬菜,那就亏惨了那些想真正干农业的人。 这些骗局有异曲同工之妙。 刷流量 粥老板喜欢公开极高的收入,和极差的家庭背景,以此形成鲜明对比,来吸引更多的粉丝和流量。 对于网络名人,那么应该公开税务证明,若不能公开,有两种可能: 收入没有他吹嘘的那么高; 他收入确实很高,但是逃税。 按照互联网平台的尿性,他们喜欢把数据公开夸张十倍甚至百倍,这是行业公开的秘密,它以为用户不知道。 此外,为了塑造典型和标杆,平台也会配合网红搞热点,类似电商刷单的操作,平台给流量,甚至通过灰产大规模地刷单,自掏腰包刷个流水,实现很高的曝光量和点击率。相当于把钱从左口袋拿出来,放到右口袋,自己给自己打广告,然后宣称高流量和高收入。 可能目前很多自媒体的收入还没有上税,缺乏法规监管,所以他们可以随便吹,等到哪天法规上来,他们就该哭了。 犹如当年淘宝刷单,本来年营收不过百万的店,日子过得也还行,但老板太贪心了,非得刷到千万,结果突然一天税务部门来查账了,按照千万来征税吧,那就彻底要破产倒闭。 但普通的人就是相信神话,因为神话,才有更多的人跟风过来加盟。 董宇辉 大多数网红都是偶然现象,非必然,董宇辉也不例外,关于董的案例,参考其他人写的文章,理解一下为何聂圣哲骂小董? 新东方里比小董更有才华和颜值的老师多得是,何德何能轮到他当网红?还不如说,这是老俞给了小董一个冒头的机会。 所以当视频平台推董宇辉,他还在那里洋洋自得讲“横渠四句”,那么这就不单单是短视频平台有问题,而是小董本人有问题,他要么蠢要么坏,作为青年模范,很多人效仿他,但他已经把粉丝带偏了道。 聂的粉丝数量也不少,代表的是传统行业和保守派,其财富和江湖地位不比互联网新晋网红差,这是他能挑战网红的底气。聂公开骂董,确实因为抖音为代表的新晋网红生态已经触犯了传统保守派的边界。 但粥左罗和小董都是国内网红,再列举更极端的案例,国际网红 - 2个黑人。 甲亢哥 Watkins 甲亢哥以直播时情绪极度激动、表情夸张、肢体动作疯狂著称,例如瞪大眼睛、语速飞快、手舞足蹈等。这种表现被网友联想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典型症状——如易怒、手抖、心率快、眼球突出等。 这不是生理学的甲亢病,而是精神甲亢,这货也是因从小打游戏不学无术,然后通过视频平台成为网红,曾经多次有性骚扰和对其他人的污蔑攻击行为,劣迹斑斑。 活脱脱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面瘫哥 Khaby Lame 来看个新闻:全球顶级网红“面瘫哥”因逾期居留被ICE逮捕,后自愿离境 如果看过面瘫哥的视频,你可能会气死,这个傻缺居然被tiktok捧成网红,这得投胎多少次才轮到他精准找到降落点? 非洲难民后代到到欧洲寻求庇护,成为tiktok全球当红炸子鸡的逆袭故事相当感人: • 2000年出生于塞内加尔,1岁随家人到意大利,因阅读障碍辍学,曾是工厂工人。新冠疫情期间被解雇,失业后开始尝试在TikTok创作短视频。 • 找到风格:发现网上“侮辱智商”的生活小技巧视频,通过无声演绎“正确操作示范”,面对各种问题,每次的面瘫表情都一样,很夸张地瞪大眼睛,搭配耸肩、无奈无语表情和摊手动作,主打讽刺风格; • 爆火特点:全部视频都一个调子,肢体动作和表情极简,无语言障碍,面瘫无语表情包全球通用; •数据表现:不到2年粉丝从0涨至1.5亿,成为TikTok全球订阅量第一创作者,点赞量超25亿次; •商业价值:据说顶级品牌(如UGO、boss、NBA)合作,单条广告收入75万美元,2021年赚1000万美元,实际赚多少无人知晓,唯有tiktok平台运营知道; 就凭这样,过亿粉丝和上千万美金收入?就问你服不服吧。 互联网的套路 你若寒窗苦读18载,毕业后996上班,终于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却依然拼劲全力累死累活做牛马,过着普通人的日子,看着有人靠“耸肩、摊手、瞪大眼睛”的面瘫表情,就年入过亿,你作何感想? 若心态失衡,有些人会变成神经病,觉得人生无趣,不如一头撞死算了。要么你也经不住诱惑,赶紧操起手机支架,有模学样地加入网络大军,于是,我们所有人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冲进短视频和直播的浪潮。 成名的机制 互联网资本一夜狂欢,生下新物种叫网红,被资本加冕为皇子 - 新晋名人,但并非所有的网红都有贵族品质和气概,有些皇子天生残疾,赤身裸体,却不知羞耻,自以为穿着新装,在网络平台上,尽情地拙劣表演,但因为他是皇子,公众得给吃瓜围观的面子。 不少草根网红有真本事,令人敬仰钦佩,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并区别开来,与那些滥竽充数的网红不可同日而语。 ...